当前位置: 首页 > 青海 > 共玉 > 正文

8月1日青海省共玉高速公路将正式通车运营

发布时间:2017-07-31  来源:
  7月28日,记者从青海省交通运输厅获悉,共和至玉树高速公路将于8月1日起正式通车运营。
  共玉高速公路是《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至2030年)中国家高速G0613西宁至丽江公路在青海境内的重要路段,也是通往玉树地区的“生命线”公路通道,在国家公路网中居重要地位。通车后,将成为青、藏、川、滇藏区黄金旅游线的重要路段。
  共玉高速公路一期工程于2011年5月开工建设,建设里程长635.61公里,二期工程于2013年9月开工建设,建设里程长637.636公里。路线穿越青海省海南、果洛、玉树3个藏族自治州的5县12个乡镇。线路起自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恰卜恰镇,接京藏高速共和至茶卡公路,沿线经河卡、温泉、花石峡、玛多、巴颜喀拉山、查拉坪、清水河、珍秦、歇武,终点止于玉树市结古镇。全线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局部地形困难路段设计时速60公里/小时。
  共玉高速公路是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建设的首条高速公路,被称为——高海拔、高寒、高速“三高”公路。项目建设有“五大”难点和特点:一是技术含量及要求高。全线穿越冻土区,其中穿越多年冻土区里程长达227公里,占线路总长的36%;桥梁和隧道(单幅)长39.2公里,占线路总长的11%,建成我国首次设计建设的两座多年冻土区公路隧道;二是项目建设难度大。沿线平均海拔4100米以上,高寒缺氧、气候寒冷,年有效施工期4至5个月,昼夜温差大,施工控制要求高;三是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高。全线穿越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环境保护、恢复难度大,保护性投入高;四是项目建设规模大。全线635公里一次开工建设,区域跨度大,涉及3州5县,农业区、牧业区,特点各异;五是社会关注度高。党中央、国务院、青海省委、省政府和沿线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对该项目建设都给予高度关注。全国人民乃至国际社会也广泛关注,社会影响大,要求高。
  作为我省高等级公路建设全面实施标准化管理的首个项目。项目全面推进“工地标准化、施工标准化、管理标准化”,深入落实全员同心,向管理要效益、以管理降成本的“大成本”建设管理理念,在全员参与技术攻关、全面创新的驱动下诞生了省内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六个“首次”:首次对预制场、大桥、隧道等重难点、隐蔽部位采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进行监控管理;首次使用网上银行监督的形式对施工、监理单位的建设资金进行监控;首次集成采集分析重难点工程相关数据,为今后工程运营管理建立数据库奠定基础;首次在姜路岭隧道多年冻土浅埋段采用全自动远程数据采集系统进行监控热棒处理效果;首次采用钢筋加工数控设备、智能张拉设备;首次开通单向9座隧道施工人员进出隧道管理系统;全面要求各标段进行气象资料收集观测,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共玉高速公路全面创新实施了生态防护技术,力求“无痕化”施工,以“路基清表草皮移植技术”“高海拔高寒地区植草技术”“路基高边坡生态防护技术”为主要内容的高海拔高寒地区公路建设生态防护综合体系,将青藏高原的宝贵资源草皮充分利用,以草皮移植边坡防护替代原设计窗孔式、菱形骨架防护,完成1000余万平方米,节约工程建设投资7亿元以上。创新实施的“公路路基高边坡草皮生态防护技术”获得青海省职工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生态防护技术成为共玉公路建设的“绿色亮点”,沿线群众赞誉公路好像从草原上“长”了出来。同时,生态防护技术的全面实施,将高寒高海拔地区混凝土圬工防护面临的冻融破坏的耐久性问题彻底解决。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依托“青藏高原G214线干线公路升级改造科技示范工程”,最大程度地实现了集成创新,为共玉公路“量身定制”新技术、新工艺:采用“通风换气”——通风管路基、片(块)石路基,“隔离遮盖”——黑色防护网遮盖工艺、XPS隔热板路基,“热量传导”——热棒路基等技术手段,攻克冻土消融难题。依托项目立项开展的“共和至玉树高速公路多年冻土路基工程关键技术研究”等5个科研项目研究,已通过鉴定验收,3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共玉高速公路的通车,不仅结束了青南高原没有高等级公路的历史,也为高寒、高海拔地区修建高等级公路积累了宝贵的第一线经验。共玉高速公路建成后,从西宁到玉树只需8个小时,对促进玉树地区及项目沿线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阅读
 
图文信息
最新信息
推荐信息
国家高速
Copyright © 2010 - 2020 中国高速公路网 高速公路新闻资讯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2796号

电脑版 | 手机版